度剖的破道析基础局之农教授深数据设施曹建
记得去年九月的上海,空气中还带着夏末的余温,却挡不住区块链从业者的热情。2023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如期而至,香港理工大学曹建农教授通过线上连线,带来了一场关于Web3数据基础设施的精彩分享。作为亲历现场的观察者,我想带大家重温这场思想盛宴。 说实话,现在连我老家卖煎饼的大爷都在问什么是Web3。但曹教授一语中的:Web3不是赶时髦,而是互联网演进的必然趋势。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:Web1就像图书馆,只能看看书;Web2升级为可以写书的出版社;Web3则是让每个读者都能拥有书中知识的"魔法书店"。 各国政府也纷纷押注这个赛道。香港要当虚拟资产枢纽,北京发布白皮书,英国更是直接把Web3写进国策。这让我想起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,只不过这次Web3背后有区块链、智能合约这些硬核技术支撑。 曹教授特别强调,Web3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一场互联网范式的革命。他总结的三个特征特别打动我:去中心化:再也不用担心平台卷款跑路,你的数据你做主自主掌控:数字身份就像随身携带的保险箱,钥匙永远在自己手里价值代币化: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可能变成数字资产,想想就刺激 说到这,教授举了个生动的例子:现在你在社交平台发内容,平台靠广告赚得盆满钵满;但在Web3时代,你创作的每个表情包都能通过NFT变现。 曹教授把数据比作Web3的血液,这个比喻太贴切了。他提到一个痛点:目前多数项目只解决了存储问题,就像建了个大仓库,但货物怎么流通、怎么定价还是糊涂账。 我特别认同他指出的三个短板:数据共享机制缺失价值分配不透明特殊数据(如语义数据)处理能力不足 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的一个DAO项目,就因为数据权限问题差点黄了。教授说的对,光有区块链不够,需要完整的"数据-算力-智能"三位一体架构。 最让我兴奋的是,曹教授透露他们正在研发协作式边缘计算平台。简单说就是把闲置的手机、电脑算力组织起来,形成去中心化的"算力电网"。这个设想太酷了,就像把无数个小发电机连成智能电网。 他们和港大的合作项目让我看到了希望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真的能实现"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开即用"的Web3愿景。 曹教授最后提出的几个挑战直击要害:如何平衡数据量与处理效率?怎样确保隐私安全?这些问题不解决,Web3就永远是空中楼阁。 但听着教授充满激情的展望,我突然想起20年前人们质疑互联网的场景。技术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像曹教授这样的学者脚踏实地的探索。这场演讲给我的最大启发是:Web3不是概念炒作,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数字文明进化。Web3为何如此火爆?
Web3的三大核心特质
数据:Web3世界的"新石油"
香港理工的破局尝试
前路漫漫,曙光已现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从治理新手到投票高手:Moonbeam委托机制如何让小白也能当家作主
- JPEX风暴后陈零九首露面:我也是受害者,15%资产蒸发
- 深夜复盘:数字货币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后的投资机会
- 市场情绪与交易策略:读懂盘面背后的心理博弈
- 0822市场观察:比特币进入关键抉择期,鸽鹰之争牵动投资者神经
- 加密货币界的世纪之争:当稳健派遇上创新者
- 虚拟资产投资热潮下的冷思考:一场干货满满的行业头脑风暴
- 比特币上演绝地反击?114000美元关口暗藏玄机
- 天赋与努力的双重奏:人生进阶的终极法则
- 数字货币时代的监管困局与破局之路
- 实战分享:精准预判ETH行情,40点利润轻松拿下
- 港人血汗钱又被骗光!这家国际交易所到底什么来头?
- 直播间喊单大获全胜!300点大肉吃到爽
- 韩国炒币狂潮:一场全民参与的金融豪赌
- 币圈观察:多头格局稳固,回调即是买入良机
- Web3创作者经济新浪潮:Debank如何破局SocialFi困境?
- 10.3比特币交易复盘:一次完美的策略执行
- 10月13日加密市场观察:BTC和ETH合约走势深度解读
- 2023年加密圈两大现象级玩法:铭文热潮与Meme狂欢
- 洪伟的币圈日记:午间操盘实录
- 搜索
-